当前位置: 首页 / 国资资讯 / 党的建设

【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张文斌:播种育人 以滴水之功诠释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24-03-29 15:36:41 来源:自治区国资委


20多岁的时候,张文斌从没想过自己的职业生涯会攀上这样的高峰。

2023年,56岁的张文斌被授予内蒙古第七届“北疆工匠”称号、“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由他带头完成的“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成为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开展7届以来内蒙古首个荣获“一等”的职工创新成果。前不久,张文斌又获得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技能大奖”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为稀土湿法冶炼工艺作出的突出贡献。

1987年,张文斌入厂,和许多职场新人一样,年轻时的张文斌没有目标,没有规划,只一心埋头苦干做好本职工作。2002年,凭借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张文斌被调入厂技术部,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

从产线职工“转行”到技术岗位,张文斌对传统碳酸氢铵沉淀工艺的痛点和产线的堵点了如指掌。2003年,张文斌萌生了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的传统沉淀工艺升级为连续串级沉淀工艺的想法。为了把这一想法变为现实,张文斌用了20年的时间。

由于没有成功经验借鉴,张文斌带领团队一切从零开始。他经常在实验台旁一站就是一天,实验紧张的时候,张文斌和团队成员连续几个月吃住在实验室与时间赛跑。从小试、扩试、再到试生产,渐渐地,张文斌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包钢稀土产线溶液净化、在线浓缩、连续过滤的连续化沉淀工艺,其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填补了碳酸稀土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连续沉淀的空白,每年可创造超1.1亿元的经济效益。

张文斌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和勇于探索的工匠精神,在大幅提高产线产能和设备利用率的同时,助力冶炼分公司迈进“零排放”时代。

“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节能降碳技术”成功应用后,这柄稀土领域节能减排的“利剑”展现了其优异的“绿色属性”,先后应用于包钢灵芝稀土、甘肃稀土等稀土企业。2023年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该项目成为内蒙古唯一入围“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项目,被认定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荣誉不是终点,奉献没有止境。捧回奖状的张文斌说:“我们还在尝试优化工艺,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所以实验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徒弟徐占宇的眼里,张文斌是榜样更是偶像。“这是师傅从业二十多年积攒下来的实验数据,摞起来足有一米多高。”徐占宇指着办公室一角说,“师傅对工作和实验执着专注,即便是过去了十几年,重要的实验数据,师傅可以随时准确地复述出小数点后的数字。”

常年泡在实验室忘我地工作,让张文斌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却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接班人。除了签约的10余名徒弟外,张文斌的“野生徒弟”众多。他从不藏私总是倾囊相授,甘于做徒弟成才路上的垫脚石。他始终坚信,一代更比一代强,更希望稀土化工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好,可以让更多的青年报国有门。

如今,从“张文斌创新工作室”走出来的10多名成员,已成长为各岗位的技术骨干、分管领导,留在工作室的13名成员也接过接力棒,越来越多地担起稀土产业技术创新的重任。

近40年的坚守,日以继夜追踪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对工作的极致追求和精益求精,让张文斌从默默无闻的一线职工成长为稀土湿法冶炼工艺领域的专家。滴水之功收获穿石之效,他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稀土产业技术革新、企业发展深深绑定,为我国稀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而这样的坚守还将继续。(来源:内蒙古日报 记者:蔡冬梅)

附件下载: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