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大数据”锻造“科技输电”
发布日期:2019-08-22 10:24    文档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    作者:

丰镇市,素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之称,是自治区的“南大门”,也是自治区“西电东送”的桥头堡。

1993年,伴随着“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能源战略的实施,内蒙古“西电东送”事业拉开帷幕,500千伏丰沙线的投运,成为内蒙古“西电东送”事业的起点。

 

位于丰镇电厂以南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集宁输电管理处,负责维护蒙西电网呼和浩特以西500千伏线路以及东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输电工人背上工器具穿梭于荒漠与草地,深入不毛之地,进行必不可少的巡线工作。高质量的线路巡视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缺陷、消除隐患,防止跳闸事故发生。

在谈到500千伏线路巡视工作时,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第一代”输电工人刘文恒讲述着他们“不一般”的工作往事。

90年代,丰沙线作为重要的东送通道,输电工人进行高质量的线路巡视尤为重要。我们翻越山岭,每走一处都要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线路本身和各部件,还要注意线路周边的环境。当时的交通工具并不发达,有路的地方可以骑摩托车,没有路的地方就只能靠两条腿,走到荒无人烟的地方,水喝完了,只能到河槽里凿点冰放在嘴里。

在第一代输电工人的努力下,当时内蒙古向北京供电的唯一一条单回线路,500千伏丰沙线,在华北乃至国家电网创下了500千伏单回线路连续7年安全运行的奇迹。

伴随着内蒙古电网500千伏主网架结构日益发展,500千伏主网从“三横四纵”向“四横五纵”迈进,大量新线路的投运与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输电工作的技术难度与工作压力与日俱增。

常规的输电线路巡视工作,输电工人们是通过望远镜等工具寻找输电设备的缺陷,但是人的视角处于从下往上进行观察,对塔上以及导线上半部分的缺陷却无法及时发现,无人机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并进行汇总。

蒙西电网第一位“女飞手”赵静介绍说。

 

(巡视的无人机)

通过无人机以飞行的视角对线路设备进行巡视,可以将人眼看不到的地方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分析。500千伏的输电线路往往修建在荒无人烟的地带,线路周边地势复杂,有高山,有沟壑,有草地,有荒摊,无人机及直升机航检,可以有效避免人员穿梭往来于复杂地形,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集宁输电管理处无人机航检班白璐介绍道。

刘文恒等“第一代”输电工人怎么也想不到,现代科技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输电线路巡视这样艰苦的工作,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曾经,行走在山涧的输电工人们习惯于身上带一个“大号扳手”。荒郊野岭之中,野狗也会经常出没,“大号扳手”往往既是工具,也是抵御野狗的“武器”。

“很早以前,我和同事巡线,被野狗追着跑,最后只能往塔上爬,等野狗离开了,我们再下来。”输电处的小刘,边笑边讲述着自己很久以前的经历,“现在好了,荒芜人烟的山区,无人机、直升机都可以代替我们去巡视线路。”

 

“科技输电”还不止于此。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大数据逐渐担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超高压输电专业而言,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进行线路的运行维护已经成为趋势。

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集宁输电管理处大数据公关技术小组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是将无人机航检缺陷分析、输电杆塔挂点及间隔棒照片的梳理、视频在线监测装置回传图像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对输电处历年所有大数据进行储存备案,对直升机航检视频和在线监测报警信息,实时更新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技术手段在卫星地图上建立山火隐患、泄洪隐患、树木隐患和外破隐患等多种隐患点,对输电设备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管理,这项科技创新项目使得500千伏输电设备的日常巡视管理更加智能化、科技化。

 

500千伏输电巡视工作从“两条腿”到“四个轮”,到无人机、直升机巡检,再到远程视频监测与大数据分析,科技创新驱动信息化、技术化产品不断应用于生产实践,使得500千伏输电线路工作向更加高效、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下一步,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发基层班组的科技创新动能,更好地服务于500千伏电网建设发展,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