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供电局退休职工邢绍禹——不可替代的“25号钢”
发布日期:2019-09-20 12:03    文档来源: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总有些人,很平凡,平凡到让人不知如何下笔如何修辞如何赞美。他们和伟大似乎并不沾边,但当你走近他们时,你会赫然发现,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高尚品质,往往让人心头发颤……

初见邢老

坐在笔者面前的老人名叫邢绍禹,1943年出生,膝下三女一儿,和老伴李秀兰都是从包头供电局退休的普通电力工人。今天的他特地换了一套新洗的衬衫,胸前别着一枚金灿灿的“自治区劳模”奖章。

老人个头不高,发际线很高,身形精瘦,一双温和的眼睛饱含慈祥。邢老房子不大,两室一厅。地板花式陈旧却光亮鉴人,家具陈设不多但一尘不染。客厅正中的方桌上摆着一副老花镜、几期《内蒙古电力报》和一本摊开着泛黄的《变压器手册》……笔者和同事轮番“循循引导”,希望挖掘出更多鲜活的回忆,奈何所获无多。索性开门见山:“大爷,给咱讲讲您和电力的故事呗”。哪知这一说邢老精神为之一振,话匣子打开了……

未曾磨灭的“电力梦”

1953年,国家“一五计划”第一年。10岁的邢绍禹随支援包钢的父亲从吉林白城来到包头。平日里父亲工作,他就在工地上拾捡废弃的电池……当这些电池经一根导线联通点亮一颗小灯泡时,邢绍禹的心灯也跟着亮了起来——这就是电,能给人们送去光明的电啊!从那时起,他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16岁时,父亲帮他在牙刷厂找了一份工作——削骨头做刷杆,可这并不妨碍他对电的热爱。单位灯泡坏了,他主动去修;同事收音机坏了,他也能搞定。在那个“拉闸限电保生产”“天未黑、人已寐”的年代,家家户户吃过晚饭就休息了……起夜的人常会看到,邢绍禹坐在家门口,在吐着黑烟、昏黄的煤油灯下,翻看着从别人那里借阅或亲手抄录的电力书籍。

这场电力梦整整做了6年,直到196022日。

“小邢,供电局招工呢。”

“真的?在哪儿?”

“二宫,说是本地户口优先考虑……”

工友话未说完,邢绍禹就跑出了牙刷厂大门。

二宫门前,各家单位都在招工——包钢、一机厂、供电局……对,就是那儿!邢绍禹一边跑一边大喊:“我是本地户口,我是本地户口……”

就这样,17岁的邢绍禹开始了他的圆梦之旅。

从“小邢”到“小万”

上班后,邢绍禹被分到修试管理处检修变压器。从小电池到变压器,他明白光有热情远远不够!白天,他是老师傅的“小尾巴”,师傅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寸步不离偷师学艺;晚上,他继续在煤油灯下重温白天的笔记……很快,他成了班里的骨干。

随着包供的发展,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变压器的数量与日俱增,困难随即而来——那时检修变压器都是人力吊芯、吊罩,费时费力还危险,要是有辆吊车的话……

“现在单位资金紧张,大家克服克服。”当时的处领导说道。

“领导,我之前学过焊工,车工也接触过。要不,咱在检修车间自己做台吊车吧……”即便是现在,这话从一个电工嘴里说出亦是天方夜谭,但那时的小邢却自信满满。

从购买吊车配件到焊接主、端梁,从搭接吊车起重链条到控制电路的布线……二十郎当的邢绍禹把家搬到车间,拿着一张吊车图纸,带着三个工友干了起来。一个月后,一台出自电力工人之手并沿用多年的龙门吊在众人的惊叹声中诞生了。

“车电焊,一人干!小邢,你可真行,以后叫你小万得了,万能的万。”处领导冲他竖起了大拇指,“咱们处要成立变压器班,班长就由你来当吧。”就这样,小学文凭的邢绍禹成了包头供电局第一个变压器班首任班长。

“尖刀班”岂能受制于人

邢绍禹没有把自己架在“班长”的位子上,苦脏累险,依旧冲锋在前。建站、大修他带头住工地;出工、检修他提前三天就制定方案;送电、抢修他让班员先走自己断后。他用行动鼓舞着身边的人,他的班组被誉为“尖刀班”。

1995年,邢绍禹被评为文革后首批自治区劳模,而考验这枚奖章含金量的时刻随即而至。

199653日上午,包头市发生6.4级地震,张家营220千伏变电站设备受损严重,全站失电!1号主变B相高压侧绝缘套管上下部位发生位移漏油不止,主控室内报警声乱做一团,人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这颗“滴血的心脏”束手无策。按照当时规程:用户无权改动或修复220千伏电压等级套管,须交由厂家处理。而厂家的答复却是:地震期间来不了……大家将目光投向了这位新省级劳模,期望他能力挽狂澜。“交给我们吧,没问题。这台主变是我去厂家监造的。”邢绍禹一席话安定了现场所有人的心。

当天下午的方案讨论会上大家纷纷献策,有的说“现场没有固定套管的卡台,把它运回车间修。”

有的说“让设备厂家连夜空运新套管,后天一到就能安上”……此刻,张家营站所带上万户居民正眼巴巴等着电力恢复,企盼尽早看到灾后那缕光明。邢绍禹一拍桌子:“不能运回车间!灾后保供电是政治任务,分秒拖不得!何况套管只是移位并没断裂,为啥要换新的?没有固定架咱就临时焊一个,就在现场修!”那晚,邢绍禹整整看了一夜套管说明书。

翌日天刚亮,他带领着班员干了起来。放油、拆套管、下顶罩、放引线、用吊车将绝缘套管从变压器本体中吊出,竖直稳在地面上做好的临时固定架上……架人字梯、拆卸压紧弹簧、更换密封圈、扶正移位的套管、抽真空、注油。地震36小时后,“尖刀班”生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当1号主变成功送电时,邢绍禹像个断线的人偶晕倒在同事怀里……

这件事过后,邢绍禹心里清楚:这次是侥幸,如果是其它型号的220千伏变压器遭遇了类似事故呢?从那时起,他更加努力钻研理论知识,并在一次次实践中磨砺,誓要将单位所有电压等级的变压器检修技术掌握。

退休不褪色的“变压器医生”

在采访过程中,邢老无比自豪地说:“变压器的电压等级不同,但原理大同小异。那时候企业需要啥咱就学啥,下到10千伏箱变,上到50万主变,东西只要没报废就绝不扔。绕线圈、修风扇、割密封垫、干燥套管都是自己处理……最后把厂家的维修人员都惯坏了,人家说我们走不开先让邢师傅处理吧。”

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让邢绍禹练就了一身本领,被领导和同事冠以“变压器医生”的美称,尤其是那招“听声辨症”的功夫。

如果说变压器是一座变电站的心脏,那么绝缘杆和活扳手在邢绍禹手上就是听诊器和手术刀。每到主变投运、预试送电时,他只要将绝缘杆一头抵住主变外壳当听针,单凭听声就能判断出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并通过声音初步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

2003年,60岁的邢绍禹从深爱的检修岗位上退了下来,二女儿和小儿子也选择了包供,并已坚守了20余年,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中坚力量。时至今日,当站内变压器遇到疑难杂症时,徒弟们就会向邢老询问计策;单位里若办培训班,大家也都希望他能来传经送宝。

这就是邢老的故事。

采访结束后,笔者想起老人在回忆造吊车时说的一番话:“吊车的钩子不是普通钢材,必须是25号钢!耐高温,有韧性,更要有强度。”这不正是邢老身上所折射出的品质吗?他把青春献给了草原钢城的电力事业,演绎了“劳模品质”与“工匠精神”的完美融合,诠释着何为“生而为人、定当全力以赴”。

这,是一种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品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