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推动 合力攻坚 确保高质量完成通辽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国务院和自治区接连做出安排部署,为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通辽市国资委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要求,立足通辽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围绕落实自治区党委开展的助企行动国企篇,高效整改市委巡察国资国企反馈问题,市国资委制定了“1+8”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纲要和配套方案,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国有企业布局结构散、资产规模小、竞争实力弱、资产收益低等问题,以发展理念、体制机制、规模效益和能力作风的转变提升,一体推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优布局、改机制、促转型、壮规模、提能级,奋力推动国有企业真正实现“脱胎换骨”的“蝶变”,早日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全市聚力办好“两件大事”、接续实施“六个工程”、组织开展“六个行动”贡献更多国资国企力量。
高位推动、系统谋划
深入调查研究。今年年初,通辽市政府专门成立5个国有企业调研组,由5位市政府副市长分别带队深入7户市属国有企业开展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全面摸清了影响和制约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问题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深刻剖析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和实施路径,并逐个企业形成调研报告。
专题研究部署。通辽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听取了调研组情况汇报,会议对市属国有企业所处的历史阶段、现状基础、功能定位、短板弱项、发展战略、班子建设等进行了全面客观、系统深入的分析研判,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进一步明确回答了“通辽要发展什么样的国有企业、怎样发展国有企业”这一基本问题,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
确定工作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国资委制定了“1+8”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纲要和配套方案,“1”即:通辽市直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纲要;“8”即:8个配套方案制度。“1+8”工作纲要和配套方案制度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审议。
优化布局、专业整合
按照《通辽市直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纲要》部署要求,通辽市国资委积极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要求,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市属国有企业从7户减少至6户,均设立企业党委。
组建通辽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新通能源集团和霍煤集团,推进风、光、煤、电等资源高效运营配置。通过整合重组,加快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增强新能源项目合作投资能力,全力打造蒙东地区能源龙头企业。
做强通辽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全市开发类国有企业有效资源,通过合并报表、吸附重整、合作经营、相互参股等市场化方式,做大资产规模,增加现金流量,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提高信用等级,增强集团自身以及各旗县市区同类企业投融资能力。
组建通辽市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合作经营、相互参股等市场化方式,完成资产合并报表,做大资产总量。通过整合重组,增强农业全链条社会化服务能力和融资能力,推动农投集团聚焦种质提升、规模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链条建设,发挥国有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龙头作用。
做大内蒙古科尔沁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紧盯“一盘棋”运营全市文旅资源,按照全域全时全业态的要求,加快划转资产产权办理,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运营水平,增强资信能力,在“整合资源、做大平台、做强IP、做精业态”上尽快实现突破,擦亮“悦来通辽”区域文旅公用品牌。
组建通辽市水务生态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紧盯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策划项目开发、主导项目经营,全面整合涉水资源资产,构建“原水—供水—排水—节水”全产业链条、全过程管理的大水务经营格局。力争2026年底前在新三板挂牌,2028年底前在北交所上市,打造通辽自己的上市公司。
做大内蒙古通盛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聚焦做强供应链金融和产业化投资,打造以“银行、基金、商业保理、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金融业务为主、普惠金融服务业务为辅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规范管理、建章立制
通辽市国资委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加快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防范化解国有企业经营风险,以制度建设保障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高效开展。
修订《通辽市直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通辽市直属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指导意见》、《通辽市直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办法(试行)》和《通辽市直属国有企业融资担保管理办法》,制定《通辽市直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管理规定》、《通辽市直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薪酬管理暂行办法》、《通辽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2025年度减亏治亏专项攻坚行动方案》和《市属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专项行动方案》。
建立市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保障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保障机制。
明确举措、突出重点
通辽市国资委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国有企业布局结构散、资产规模小、竞争实力弱、资产收益低等问题,以发展理念、体制机制、规模效益和能力作风的转变提升,力争早日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开展全市国有资产资源“起底式”清查。将潜在利用价值高、具备融资属性的自然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依法依规分级注入国有企业。到2025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地区经济增速,市属国有企业“一利五率”稳定增长;到“十五五”期末,力争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速与全市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制定发展战略,谋划重大项目。编制各市属国有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各集团谋划储备一批投资超千万元的重大项目,每年至少落地实施3~5个投资规模大、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的大项目。严格限制非主业投资。
聚焦突出问题,加快整改提升。开展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专项行动,列出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清单、明确解决措施,上半年取得明显进展,用1~2年的时间全部化解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增强战略协同,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市委领导、政府主导、业务部门指导、国资监管机构实施、企业独立经营、旗县市区联动的“一盘棋”“一体化”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格局。
加强队伍建设,建强国企班子。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配齐配强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和外部董事队伍。加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六定”要求,科学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员额岗位和考核体系。
下一步,通辽市国资委将根据《通辽市直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纲要》要求,紧盯时间节点和任务目标,倒排工期,3月底前完成公司注册登记和公司章程制定工作。按照组建进度及时办理国有资产无偿划转手续,严格按照国资监管制度要求推进整合重组,以“债务、资产、人员同步调整”为原则推进整合重组,被划转企业做到“人随资产走”,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同时,指导企业尽快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时谋划、储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国有企业重大项目储备库,绝不能因为改革重组影响企业的项目建设。力争6月底前完成国有资产资源清查、资产整合重组、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国有企业重大项目清单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