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城发集团数产公司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协议 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4月12日,通辽市城发集团数产公司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聚焦智算中心建设运营、教育及医疗大模型开发、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构建等领域,携手推动通辽市人工智能与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奇·达楞太,副市长白立柱,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总裁吴晓如等双方代表出席签约仪式。为推进合作落地,通辽市人民政府市长奇·达楞太率团赴合肥科大讯飞总部考察交流。代表团一行参观了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展厅及“飞星一号”智算中心,并围绕《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助力通辽产业发展》主题开展座谈。双方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将以“1+2+N”模式(即1个合资公司、智算中心与产业孵化中心两大引擎、N个垂直领域大模型应用),推动通辽智算产业生态建设。吴晓如表示,协议签署后,我们将快速组建团队,调研通辽产业特点,整合双方资源,制定实施计划,讯飞有信心、也有能力将通辽市的人工智能产业打造成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奇·达楞太表示,此次合作是通辽数字经济跨越的关键机遇。我们期待科大讯飞以技术赋能农牧、中蒙医药等特色产业,深化‘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他强调,合作需以“边推进、边优化”的思路,借鉴全国优秀模式,同步落地项目与创新机制,以全局思维构建产业链生态,为通辽打造可持续的智能化引擎。
呼和浩特市国资委举办全市国有企业人工智能和数据资产入表专题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战略部署,加快市属国有企业智能化转型和数据资产化管理进程,4月15日,呼和浩特市国资委联合大数据集团组织举办了全市国有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和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培训对象为市属国有企业以及旗县区国资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本次培训邀请了人工智能、数据资产入表领域权威专家授课,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动态、数据资产入表政策解读、会计处理实务及典型案例分享,结合国有企业实际需求,系统讲解数据资源确权、估值、入表及运营的全流程管理,助力企业挖掘数据资产价值,赋能创新发展。人工智能和数据资产入表是国有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要求各国有企业要以本次培训为契机,提高认识,认真梳理数据资源,加快建立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探索创新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呼和浩特市国资委将持续跟踪政策动态,组建跨集团数据治理攻坚小组,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包头市国资委完善国有企业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改革, 为深化国企改革,以“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为核心,构建科学精准的薪酬激励体系,推动企业经营质效双提升,包头市国资委对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进行改革,完善国有企业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今年前3个月,包头市属国企利润总额同比扭亏为盈,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8.23%,关键指标增幅居全自治区前列。强化“业绩导向”,打通考核约束链条。一是在下达目标任务上进行优化,突出利润导向,提高利润增长率任务,原则上达到两位数增长。二是建立利润总额超额累进计分机制,划分利润总额完成数档次。将盈利企业利润总额完成数划分为5档,1-500万元,500-1000万元,1000-3000万元,3000-5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在超额完成相同比率时,总额越大的档加分系数越大。三是实行超额累进计分,强化正向激励。对于超额完成利润的,阶梯递增加分。超额越大加分基数和加分比例累进增加。比如,利润总额指标原来最高得40分,按照累进加分,最高可得100分及以上。聚焦“精准考核”,构建差异化指标体系。一是分类定标“一企一策”。针对子企业功能定位,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从重规模向重营收重效益转变,加大净资产收益、资产回报率、人均创收、人均创利等指标考核权重。二是全员覆盖“一人一表”。建立岗位职责清单1.2万份,量化指标占比超50%。总部部门设“战略规划部”或“运营发展部”等考核职能部门,基层员工考核细化至创新创效、技能提升等5项以上指标,考核覆盖率100%。三是动态实施“三考联动”。推行“月度监测+季度评估+年度总评”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实时抓取经营数据,动态考评。兑现“考核结果”,激活人力资本。建立考核结果挂钩机制,与薪酬增减挂钩,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分数越大,考核评价系数越大(最高不超过2),绩效年薪越高,薪酬最大差距达3倍,最低11.52万元,最高35万元。同职级人员薪酬最大差距2倍;与职务升降挂钩,2024年171人管理人员实现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19人。
包头市国资委加大推进市属国有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力度, 今年以来,包头市国资委积极推进市属国有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及早谋划,科学组织,及时跟踪落实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2025年,包头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33个,其中续建项目24个,新建项目9个,总投资98.9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2.39亿元,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民生领域建设、新能源、再生水工程、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截至目前,开复工项目13个,开复工率40%。包头市城投集团实施的林南平房区改造工程,目前已正式复工。水务集团实施的15个再生水项目,已完成12个项目,正在推进3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复产复工。住建集团实施的“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目前已完成1、14、15、16号院建设工作并投入运营,现对2、3号院同步开展修缮改造工程。文旅集团实施的“天下黄河第一村”项目已开始运营,结合清明节假期推出歌舞剧、小剧场脱口秀等特色演出,接待游客8万人,旅游收入255万元;同时逐步开展规划农场土地用途,建设种植区、养殖区、休闲体验区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了该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青山宾馆实施的“包棉1958”项目,参观人数2.68万人次,用餐人数为7487人次,营业收入为16.41万元,目前进入提档升级阶段,后期将继续突出“包棉”文化特色,做好文化与业态的融合嵌入。包头市国资委将持续立足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助力各项重点项目建设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美丽包头贡献国企力量。
乌海市国资委党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集中读书, 4月9日至10日,乌海市国资委党委举办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集中读书,县处级领导干部参加学习。此次集中读书主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领学等方式进行,对《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等内容进行专题学习。本次集中学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有形有感,党员领导干部将以本次集中读书为契机,聚焦主题、持续用力,坚持学查改一体,进一步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呼和浩特市城市燃热集团所属富泰热力公司落实“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要求,完成“大唐托电引热入呼”工程建设, 为加快治理首府大气污染,进一步深化供热体制改革,提升城市供热保障能力,按照呼和浩特市国资委《关于做好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呼和浩特城市燃热集团富泰热力公司与中国大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于2023年11月完成了已列入国务院国资委“振兴东北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名单的“大唐托电引热入呼”项目,展现出了央地企业协作的巨大优势,开创了央地企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成为了首府央地企业合作的典范。“大唐托电引热入呼”项目于2023年2月开工,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历时9个月,完成了68.4公里长输管网、市区36.5公里配套管网、2座中继泵站和1座隔压换热站,同步完成了电厂机组改造以及智慧供热调度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运的既定目标,创下了全国热电联产项目单体输配能力最大、单体换热能力最大、供热管径最大、敷设干线最长、施工速度最快等多项行业第一,跑出了全国供热行业大型工程建设“新速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实现供热负荷约6000余万㎡,超额完成了2024—2025年度项目预期5300万㎡供热目标,目前供热系统运行状况稳定,社会、经济效益良好。通过协作,双方完成了资源优势互补,发电余热得到梯级利用,市区供热逐步实现了无煤化;公司主营业务产业链、供应链得到了升级,供热面积得到了扩大,奠定了做大做强的基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双方依托协作项目,为首府打造共建环境和谐友好的现代化绿色供热体系,形成“一城一网、一网多源,互联互通、统筹调配,安全稳定、良性运转”的供热新局面,落实通过低成本供热解决高污染的国家战略,为居民冬季取暖提供清洁、稳定的高品位热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一步,富泰热力公司将配合大唐托电完成剩余机组改造项目,2025年底达到91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加大供热端大温差机组改造项目实施力度,按计划实现完全达产;通过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等措施,完成项目公司高企申办及行业储能项目研发。
盘活四模式 通辽借国企之力“耕”出万亩粮田, 2024年,通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空前,实施项目313.7万亩,总投资达77.27亿元。其中春季增发国债项目147.44万亩,秋季超长期国债项目166.26万亩,实施面积位居全区之首。建设过程中,通辽市勇于突破传统,大胆引入国企力量,探索出一条别具一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采用10万亩以上“大标段”集中招标、建设、管理的模式,累计实施面积达48.8万亩,在实践中形成了四种极具创新性和代表性的国企参建模式,为工程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国企+社会化服务”模式 全链融合提效率通辽市组织土投集团与科左中旗本地国企联合,组建联合体承接21.58万亩建设任务。双方整合当地社会化服务主体资源,对项目区提供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这种全流程一体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建设、管理、运营的深度融合,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例。“国企+产业”模式 产业延伸促发展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延伸产业链,土投集团联合上海华维、深圳中科隆族等公司,累计投入1.7亿元,在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建设智慧灌溉成套设备、设施农业装备等生产企业。产业落地不仅满足了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物资需求,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国企+建后管护”模式 长效管护保效益由中铁十一局与科左后旗本地国企合作,承建12.91万亩项目,从施工利润中提取管护费,保障了项目区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有效解决了农田基础设施后续维护的资金难题,确保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国企+科研”模式 产学研用促创新在科左中旗2万亩盐碱地治理项目中,中建五局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的产学研攻关。通过整合科研与企业实践,探索出科学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实现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应用。通过大标段招标,通辽市成功引入18家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参与施工。建设团队克服冬季恶劣天气,跨区域调度设备,打破冬季施工障碍。目前147.44万亩增发国债项目已全面完工,166万亩超长期国债项目工程量折算进度达48%,4个旗县进度过半,春播前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此外,通辽市正在申报的256万亩项目中,高效节水工程面积242万亩,全部建成后,全市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超1200万亩,水资源利用效率将大幅提升。
乌兰察布市交资集团万益物流园区与顺丰速运签约, 近日,乌兰察布市万益物流园区有限公司与内蒙古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就新建乌兰察布市万益物流园区顺丰物流分拨中心项目在乌兰察布市交通运输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表示,自2019年万益物流园区运营前期,便展开了初步合作,随着近6年的持续合作,双方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基础和紧密的合作关系,顺丰速运乌兰察布市分拣中心的入驻,有效提升了乌兰察布市区域物流效率与物流服务质量,使得乌兰察布市物流服务覆盖范围与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并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物流领域深入挖掘新机遇。通过共同努力,持续推动本地区物流经济繁荣发展,为乌兰察布市经济建设注入新活力,作出更大贡献。
汲取深刻教训 深化以案为鉴——通辽市城发集团警示教育大会召开, 4月2日下午,通辽市城发集团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亮剑为民》,参观通辽市纪委监委主办的“不能做的那些事儿——通辽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系列漫画”主题展览。会议以身边事教育警醒身边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遵纪守法、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会议强调,集团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党委的各项部署,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意义。一要坚持“严”的基调,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把严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到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要坚持“常”的意识,持续开展纪法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落实政治责任,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三要坚持“紧”的状态,毫不松懈正风肃纪。认真汲取身边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教训,常怀警醒之心,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从根本上筑牢自觉抵制腐败的思想基础。四要坚持“防”的效果,规范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排查廉洁风险点,进一步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按照市委组织部联学共训工作要求,会议邀请市国资委、通华蓖麻公司、霍煤集团党员干部参加。集团本部全体人员,二级子公司班子成员、环节正职、三级子公司负责人及共学小组成员单位党员共计115人参加会议。